今天介紹關於農業經濟。
由上至下為:菁桐葉、大青葉、薯榔莖。
我沒有別的惡意,在某一次尋找資料的巧遇下,我看到了一篇關於菁桐國小的網制,內容大概是說他覺得那裏很漂亮之內的,細節就不再多說,但是當下我就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告訴想知道的人,關於網制裡菁桐國小的這件事。
菁桐國小裡是有兩個青楓樹沒錯,國小裡也有一些青楓葉,但是!!不包括司令台上的那一片!!
現在我要介紹有關平溪鄉曾經的農業經濟作物。雖然我只畫了菁桐、大青跟薯榔,但是另外還有竿蓁。
在「平溪鄉分組座談會紀錄」上寫著,「菁桐如麻,取樹皮做繩,質料比麻的任性好,為天然的產物。薯榔是一種植物,類似蕃薯,可做染料,可用在漁網及布料,染後咖啡色,增加其韌性,不易腐爛,是自然產物,以前麵糠(豬的食物)袋,用來裁製衣褲讓小孩穿,很耐髒,不易破損。...竿蓁是牧草之類的植物,但高度比蘆葦高,可蓋房子,可當茅屋之牆。」,而大青是外銷的產物。平溪各縱谷地形及溼氣較重,適合薯榔及菁桐生長,而大青大多種於水源旁邊或潮濕的山谷,將整株莖葉割下後提煉成染料,為運輸方便加入石灰製成藍靛。
而菁桐村與薯榔村的名字,也就是因為曾經生產這樣的農業經濟作物而有了這樣的名字。如今再也不需要靠這樣的產物才能生存,而現在只是一個被大家大力倡導的染布文化,不論這樣的文化究竟是好或不好,他也代表了一個過去。
關於菁桐樹只剩下八顆的這個數目,我希望大家用欣賞的角度,不要在菁桐樹或是薯榔上做任何的紀念,譬如想拿它的葉子作標本或是整顆挖回家作紀念,如果可以,請拿出你的相機或是你的素描本,拍下來畫下來,這樣他才能長得更好讓更多的人看見。
p.s.其實不是只有菁桐樹,無論平溪的花花草草,都請不要帶回家作紀念。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要再偷拔我家旁邊的作物了,你看那個芭蕉看起來不像是有人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