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翻著翻著,就莫名的一股衝動想要記下來。

關於留下來的才是最重要的,是「沉睡的青春」這部片的重要關鍵。(順便一提它是在菁桐拍的)

 

我看了幾本碩士論文,看到了幾句敘述讓我想起了好多好多的故事。

『即使平日必須跟著丈夫入坑,家務也完全是阿婆自己料理......,丈夫跟兩個女兒已經過世,現下阿婆單獨住在這房子是礦坑公司宿舍,原本宿舍是給職員住,「礦工住的是寮阿,哪有這麼闊!」。公司一直沒收房租,但前陣子,鄉代主席買下連同宿舍附近的一整塊地皮,要求宿舍住戶全部搬走,「真正有夠惡質...」,阿婆控訴道,說著說著忽然仰著頭,哽咽的聲音字凹扁的嘴角吐出「阿婆這呢老,大家攏放我走阿,真正可憐呢...」。(敬仁勞工中心,女性礦工訪談2000)』──賀雯萱的碩士論文:從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探討台北縣平溪鄉菁桐村礦業景觀路徑經驗之展示架構。

是阿,那可是鄉代主席呢!!......我想起了好多好多的畫面。

『我想留在這裡。』當年六十幾歲的招弟阿嬤紅著眼眶跪在地上拉著拆除工人哽咽的說出了這句話。情緒激動暈厥了過去,醒來後那台陽給的家已經被拆了。在強行的要求搬遷下,她僅帶著藥罐還有幾件衣服跟丈夫的相片離開了那間屋頂全塌了的家,難掩心中的不捨,那天她就坐在房子的旁邊不發一語的看著這間她與丈夫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待到了天黑,後來的她每天都會從草寮走著小徑回來看看,直到她再也走不動為止。那畫面到現在想起來還是一陣鼻酸,那天我發誓,我一定要賺很多的錢,買下這塊土地,為這些老人蓋他們的房子,讓他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後來我看了另外一篇碩士論文,陳勤忠:菁桐地區礦業建設與地方空間結構之研究。最後附錄的田野訪談記錄,關於未來展望,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要求都不多,「以後打算能住多久就住多久,因為地是別人的,所以別無所求。」「希望久居此地,因為地緣習慣以及人情味,未來希望年輕人可以留下來共同繁榮與發展此地。」「因為年紀大所以對未來沒有其他大期許,只希望有房子住以及可以種菜。」「希望能取得土底權屬,並將房屋本體改建。」。

要求很多嗎?其實他們都只是希望可以住下來,留在平溪,僅此而已。其實他們也都有孩子在都市裡工作,只是比起那個關上門連鄰居都不認識的冷漠,他們在這塊土地住了這麼久,沒有理由離開,但卻因為那鄉代主席的一個貪字,所有的人都得離開。

民國八十幾年,一場土地徵收造成礦工家族流離失所,為了台陽奉獻一輩子,換來的卻是土地被偷偷的賤賣,爾後,礦工的家族到處搬遷,變成現代的遊牧民族,何時才能有安家的地方?

 

 你們能不能再等等??我正在努力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2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